圖為梅州市梅縣區信訪局工作專班研究個案解決方案。
圖為梅州市梅縣區信訪局工作人員回訪去年受損的柚農。
(資料圖片)
“今年收成有望了!”看著枝頭一簇簇盛放的柚花,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桃堯鎮麻壩村柚農張發僅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下來了,“多虧信訪局和鎮上的同志,不光幫我們拿到了相應的補償,還及時指導我們采取自救措施,保住了我們60多戶柚農的千顆柚樹,保住了我們的‘命根子’啊!”
涉信訪案件,關乎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發展。近年來,梅縣區信訪局以群眾訴求為“哨”,聞風而動接訴即辦,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推進重復信訪專項治理,開展“百日攻堅”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全力化解群眾心結;主動作為,前置信訪工作,提前介入重大項目收集民意宣傳政策調解矛盾,護航梅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事關民生挽回損失是關鍵
梅州出柚子,好柚在桃堯。然而,去年春天,梅縣區桃堯鎮60余戶柚農的數千顆柚子樹卻發生葉黃根爛的異常現象。柚農們發現,有問題的果樹無一例外都使用了年前購買的某品牌肥料。于是,懷疑施肥導致病害的柚農們找到銷售商理論,雙方各執一詞難有結論。
梅縣區信訪局了解情況后,與桃堯鎮黨委、政府一起,迅速組織綜治、農業和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聯動,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
“柚子樹事關柚農的‘飯碗’,找原因搶救果樹刻不容緩。”梅縣區信訪局局長張煥銀說,“我們一邊組織鎮村實地統計受損柚樹數量,引導柚農固定證據送樣鑒定,走司法程序解決問題;一邊緊急尋求農業局和農科所的支持,指導柚農對柚子樹采取自救措施科學止損,盡可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在政府的指導下,柚農把問題化肥污染的土和肥一起挖出來,重新換上健康的土壤,并勤快澆水盡量稀釋化肥。由于措施及時得力,果樹在年底恢復了生機,今年春,受損果樹已經柚花滿枝頭。“這幾天正在授粉,樂觀估計能夠恢復到原來的產量。”張發僅說。
“果樹受損當年的柚子減產已是肉眼可見,誰來賠償我們?如果靠我們柚農,連廠家的大門都找不到。”種植大戶、顯朝村黨支部書記盧偉軍告訴記者,政府主動充當橋梁,多次協調市經銷商、鎮代銷商、肥料監制商和受損農戶開展面對面調解,并遠赴肥料監制商所在地珠海開展工作。
桃堯鎮黨委副書記曾可告訴記者,2022年11月底,案件得到妥善解決,受損農戶成功追回賠償金共計240余萬元。梅縣區信訪局設身處地用心用情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為支柱產業發展護航,更為鄉村振興注入內生動力。
陳年積案事心雙解案終結
老訪戶老周有個郁結在心里近20年的疙瘩,終于在去年下半年,通過梅縣區領導包案制、按照“三到位一處理”的工作要求綜合施策,化解了心結。
2003年以來,老周一直通過各種渠道反映梅河高速公路征地補償標準不合理、未獲得生態公益林補償款等問題。多年來,都對南口鎮政府的答復不服,堅持上訪。
為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區領導掛案包案,信訪局多次督辦,進一步壓實屬地責任單位。南口鎮政府成立工作專班按照“三到位一處理”(訴求合理的解決到位,不合理的解釋教育到位,生活困難的幫扶到位,行為違法的要依法處理)的要求,對信訪人反映的問題重新進行核查。
包案領導多次到信訪人投訴的現場查看并協商解決遺留問題,反復與老周及其子女溝通交流,做思想教育疏導工作。針對其訴求生態公益林補償問題和自留地置換的土地筑路修橋被征收未領取補償款的問題,按照相關規定耐心細致做好解釋。同時,工作專班加強人文關懷,考慮到老周本人年紀較大,家庭困難無固定住所,南口鎮政府逢年過節對其進行困難慰問,幫助解決生活困難。
工作專班通過種種努力,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調解、疏導等辦法,老周的合理訴求部分得到妥善解決,并明確表示今后不再就此事進行信訪。
群眾利益無小事。梅縣區信訪局對信訪人的合理訴求,不管是遺留問題,還是新產生問題,都嚴格按照“三到位一處理”的工作要求,發揮領導包案作用,信訪部門推動,責任單位落實,牢牢把握契機,促使積案化解,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公正,提高政府公信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重大項目主動作為早介入
呵護生態“顏值”,打造“宜居宜游美麗鄉村”,成為近年來鄉村振興的主旋律之一。為認真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水土流失嚴重的南口鎮,去年初啟動了瑤上水生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
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治理崩崗8個、打造生態環境節點4處,治理河道長度9公里,清淤疏浚河道6公里等,沿線涉及文光、瑤美、瑤上、榕崗、瑤東等五個村幾百戶人家,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很多。“有村民在淤積的土堆上種植了蔬菜、果樹。此外,還涉及河道改道土地置換等問題。”南口鎮水管所所長黃雄介紹。
為使項目順利推進,梅縣區信訪局將信訪工作前置,南口鎮信訪干部聯合駐村領導和村“兩委”干部組成工作專班深入沿線村莊,充分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發揮“五老”人員和重要鄉賢的積極作用,著力化解施工過程中的各類矛盾糾紛。
“我都已經種了十多年的香蕉樹了,哪能說砍就砍。”得知綜合治理項目立項后,在河道淤積土堆種植香蕉的文光村劉叔不免犯起了嘀咕。工作專班為此專門帶著效果圖上門解讀政策。幾次入戶下來,起初心里不樂意的劉叔,看到效果圖中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毅然決定砍掉香蕉樹還河道于村委會:“項目完成后,我們從山腳下路過再也不怕山體滑坡了,連山坳處種植的農作物也不再遭殃了。”
工作專班還通過村委會,在村民代表大會上,細致解釋政策,爭取了群眾的理解支持:文光村老黨員葉焱昌主動捐出自己在村頭的土地,為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起好頭、開好局;有村民因家庭原因不愿意置換土地供河道改道,村里的復退軍人劉世雄用他在別處的土地置換該村民約1000平方米的土地,讓項目得以快速推進……
“如今,項目沿線村莊河道景觀得到大幅度提升,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晚上出門散步的人更多,也更安全了。”黃雄介紹。
梅縣區信訪局始終用心用情做好信訪工作,將干部“辛苦指數”變成群眾“幸福指數”,去年依法及時化解了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各類群眾信訪事項按期辦結率達99.89%,重復信訪專項治理積案辦結率達100%。
(本報記者鄧君文/圖)
(責編:彭靜、王欲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編輯:汪東偉
統籌:
編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