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頁 >> 資訊 > > 正文

民主政治的腐化在于其原則一一品德的腐化

2023-07-11 11:00:34 來源:個人圖書館-思明居士

由于土地平分制度這類方法容易震撼政體,并不適適合一切民主國家。如果一個國家不適宜建立土地平分制度的話,還可以采取其它方法來維持風俗的純良,因為“一個民主國所以要平分土地,原是為了保存民風,”“建立元老院是一個方法,讓任期終身的元老們成為公民行為的典范,風俗的維持者。”

民主政治的腐化在于其原則一一品德的腐化,這種化的產生不僅由于人們喪失平等的精神,也由于產生了極端平等的精神。當人們喪失平等的精神的時候,民主政體就以走向貴族政治或一人執政的政體而告結束。孟德斯鳩區分了平等的真精神和極端平等精神兩個不同的概念,平等的真精神的含義并不是每個人都當指揮或是都不受指揮,而是我們服從或指揮和我們平等的人。

孟德斯鳩特別強調了民主政治中產生極端平等精神的嚴重危害。當極端平等的精神產生的時候,每個人都要同他們所選舉的領導他們的人平等。人們不再尊重官吏和元老院中的元老,結果也不敬重老人了,誰都喜歡上了放縱,厭惡受拘束,社會“不再有風紀,不再愛秩序,最后,也不再有品德了。”隨著原則的腐化,人民將要分食一切公共的錢財,“但是他們既懶情又奢侈,那就只有國庫可以作為他們追求的目標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民從他們的自由中所獲得的東西越顯得多,他們便接近應該喪失自由的時候了。”最后,民主共和政體就不可避免走向覆滅,或者走向一人獨裁的專制主義,或者由陷入無政府狀態而由惡化走向毀滅。

貴族政治的性質是最高權力掌握在某一部分人的手中,抽簽選舉這一在民主政治中可以施行的一種選舉方式不宜在貴族政治中實行。在貴族政治中,政事如由全體貴族決定處理這相當于貴族中的民主政治,或者設立由來自貴族的成員組成的參議會處理事務,這相當于貴族中的貴族政治,而人民則什么也不是。

對于貴族政治的原則來說,貴族政治也需要品德但不如民主政治那樣絕對地需要它。貴族政治下的人民受法律的約束,比民主政治下的人民較少需要品德。貴族團體需要以品德抑制自己,或者以高尚的品德使自己和人民多少平等些,或者以較小的品德即某種程度的節制使費族們至少在貴族之間是平等的

貴族政治的政策和法律要圍繞實現使貴族受到制約、使人民擺脫毀滅狀態這一目標,以維持貴族政治的寬和狀態。孟德斯鳩批評羅馬禁止貴族和平民結婚的法律,這種顯要人物的特權的光榮恰恰就是平民的恥辱,孟德斯鳩也反對貴族政治下公民納稅條件和貴族的不同,以上這些法規造成治者和被治者的過度不平等,容易導致怨恨和嫉妒,是致亂之源。

在貴族政治下,分散錢財給人民是有益的,貴族不宜征收賦稅,應禁止貴族經營商業,貴族做買賣可能獲得過分的財富:廢除貴族的長子繼承權使貴族的財產彼此較為平均。總之,法律應采取如上的那些措施以“努力恢復國家在體制上所必然會失去的平等”貴族政治的腐化在于族們的權力走向專橫,這一狀況的出現既來自于貴族不遵守法律,也來自于當貴族成為了世襲的時候。

“君主政體的性質在主體里,君主是一切政治的民事的權力的泉源,如果沒有中間的權力,那么,國家就會只憑一個個人一時的與反復無常的意志行事。孟德斯鳩認為制約君主權力的最自然的中間權力就是貴族的權力了。“沒有君主就沒有貴族,沒有族沒有君主”在沒有貴族的君主國,君主將成為暴君。

孟德斯鳩認為當時人們想要廢棄貴族的一切司法權、廢除貴族的特權的意圖與嘗試,所得的結果將不是一個平民政治的國家,而是一個專制的國家。孟德斯鳩抨擊教會的種種弊端,但他并不主張廢除教會的權力,他認為,僧侶權力對于共和國并不重要,但對于君主國卻是適當的,尤其是對于那些正在滑向專制政體的君主國更是如此。當有些國家法紀敗壞后,宗教就成為那個唯一能制止專橫的力量。

“因為專制主義既然給人類帶來可怕的危害那么那個能夠約束專制主義的害處本身也是好處了”孟德斯鳩在指出人們不要地廢除教會的舊有權力時這樣分析:“問題并不是要知道這種管轄權的設立是否合理,而是要知道這種普轄權是否已經設立,是否為國家法律的一部分,并且是否處處都和這些法律相關連,孟德斯鳩把整個社會看成是各個方面、各個部分互相關聯的有機體,有些不盡合理、充滿弊端的部分因其在整個社會有機體中有一定的作用,也不能貿然輕易地廢棄。在君主國中,第三個制約君主專制傾向的中間力量就是法律的保衛機構:高等法院。

在君主國里,人們通過政策經營巨大的事業,促使君主政體運動的動力即君主政體的原則是榮譽,“榮譽的性質要求優遇與高名顯爵”這種追求高名顯爵的野心使君主政體活躍而有生命。在共和國里,野心是有害的,而在君主國,野心可以不斷地受到君主的壓制。品德不是君主國的動力,但這并不是說,在君主國就完全沒有品德。

孟德斯鳩慨嘆愛國心、追求真正光榮的欲望、舍棄自己、犧牲自己最寶貴的利益,這些是古人才曾有過的英雄的品德,在當今的商業社會中已極為罕見。君主政體依賴的是由法律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以榮譽來使君主政體活躍而有生命,榮譽推動著政治機體的各個部分連緒起來,“這樣當每個人自以為是奔向個人利益的時候,就是走向了公共的利益。”

在君主國里,人們接受主要教育的地方不是在學校,而是當一個人進入社會以后。在社會中,人們處處受著榮譽的引導。品德召喚著人們在自己的同胞中追求超群出眾。

在那里,判斷人們行為的標準不是公道與否,而是偉大與否,在那里,施用權謀術數如果是同事業的偉大的思想相結合,是可以容許的:在那里,人們談話時要真實不是因為愛真實,而是因為這樣顯得大膽而自由;在那里,人們有禮貌是因為自尊,是想以此來證明他們不是卑賤,所以孟德斯鳩認為君主國的風俗永不能象共和國的風俗那樣純潔。

但是,在君主國,榮譽又使貴族們的行動可以有獨立性。榮譽雖然要求人們服從君,但柴譽仍有它自己的規則,這些規則使人們在服從君主上產生了必要的限制,這就是君主絕不應該命令人們做不榮譽的事。孟德斯鳩在書中提到了這樣一件事:在圣巴多羅繆節的屠殺之后,理九世曾命令全國的督軍屠殺新教徒,巴雍納的司令多爾得伯爵拒絕了國王的命令,他認為自己的士兵都是勇士,沒有一個是劍子手,他說他和他的士兵請求國王把他們自己的手臂和生命用到有用的事業上。

君主政體的原則是榮譽,而“榮譽可以說就是貴族的產兒,又是貴族的生父”所以孟德斯鳩認為法律應該努力支持貴族。這與共和國的貴族政治不同,在共和國的貴族政治中,為防止貴族與人民之間的差距過大威脅政制的鞏固,其法律采取免貴族財產過于集中、擴大的政策,如廢除貴族的長子繼承制等。

而在君主政體中,貴族的勢力遇到了君主的屏障,貴族又是君主的權力和人民的軟弱之間的連接力量,作為制約君主專橫權力的力量,貴族應該得到法律的努力支持。所以“立承朋以保存宗族的產業,這對君主政體是很有用處的,雖然它對于其他政體并不適宜,”實行遺產贖回權的法律也是適宜的,它使貴族可以默回由于親長的浪費而喪失的土地。孟德斯鳩也承認以上這些政策會阻礙貿易或帶來不少爭訟,但這些不便同貴族在君主政體中的作用相比較,便無所謂了。

君主政體與共和政體相比一個顯著的優點是事物由單獨一個人指揮,執行起來較為迅速但是其弊端也在于這種迅速可能流于輕率,所以法律應該讓它緩慢一些。孟德斯鳩認為,能夠緩和君主施政流于輕率弊端的機構不可能是朝廷和朝臣會議,而可以是司掌法律的團體,這就是指法國的高等法院,這是當時法國國內政治的實際情況。

君主政體比專制政體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在君主之下,有許多階層,這些階層是和政制分不開的,所以國家比較長久,政制比較鞏固。”當一個專制國家發生騷亂的時候,人民為感情所激動,往往把事情推向極端但是在君主國里,事情就常常不會做得過分。國內各階層完全腐敗是不常有的事,謀亂的人也往往沒有意志,沒有希望去顛覆國家,在這種情況之下,明智而有權威的人們便出來了他們采取溫和手段,商議解決的辦法,法律重新恢復了效力。因此,君主國家存在的中間力量、各個階層是使君主政體穩固的力量。

政體的腐化是由其原則的腐化開始的。君主政體的屬化在于中間力量的消亡,“當君主逐漸地剝奪了團體的或城市的特權的時候,君主政體也就腐敗了。”當君主剝奪某一些人的世裝職位,而武斷地把這些職位賞賜給另一些人時,當他憑自己一時的意欲行事時,當他把朝廷的事集中在自己一身的時候,君主政體就要毀滅了,就要走向“一人的專制主義”。

孟德斯鳩指出以下情況會加強產生專制主義的危險,那就是長期的濫用權力,進行規模巨大的征服戰爭會使專制主義在一定程度上獲得鞏固。孟德斯鳩認為歐洲的風俗和氣候是宜于建立寬和的政體的,但巨大的政府戰爭帶來了專制主義的危險,會使風俗和氣候都不能和它對抗。

參考文獻

1.[英]薩拜因著,索爾森訂,劉山等譯《政治學說史》,商務印書館,1986 年

2.[意]馬斯泰羅內著:《歐洲民主史:從孟德斯到凱爾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

3.[意]奎多·德·拉言羅著:《歐洲自由主義史》,吉林出版杜,2001

標簽:

上一篇:江西:稻浪金黃 早稻收割晾曬忙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