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有關ESG問題產生的供應鏈中斷經常發生。對于供應鏈的風險管理來講,ESG議題的出現,特別是他們與供應鏈之間的關聯強弱、方式,甚至發生位置的多元性,都會對汽車供應鏈的風險管理方式和內容帶來很大的變化。”在剛剛落幕的第13屆中國汽車論壇“助力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加速構建ESG生態體系”主題論壇上,責揚天下副總裁代奕波對中國車企ESG供應鏈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擔憂與對策。
眾所周知,現階段,我國汽車企業已逐漸進入到以責任競爭力為核心的全新發展時期,以往以利潤論英雄、以產品質量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模式已有所變化,取而代之的是在主營業務之外,汽車企業還要通過不斷提升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表現來滿足利益相關方的多元化期待。
在此背景下,ESG的要求正在從自愿性向強制性轉變,也就是在汽車供應鏈風險管理的時候,ESG合規風險可能成為首先需要面對的基礎性風險管理。據了解,近年來ESG的用詞已從“原則”“戰略”“行動計劃”等,更名為“法案”“指令”等。這個態勢在近兩三年尤為凸顯。這意味著,企業對于供應鏈開展ESG管理正在從自愿性選擇轉變為合規性管理的重要內容。
結合到汽車產業,代奕波表示,越來越多的整車廠、供應鏈不同環節的從業者,在帶領更多的供應鏈企業推進環境及社會友好型供應鏈的構建。因為越來越多的OEM、各種類型的客戶已經意識到了供應鏈的韌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或者是ESG競爭力會對自身產生重大的影響,甚至是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她認為,中國汽車企業為了增強供應鏈的ESG韌性,需要從傳統采購轉向可持續采購,在原有的供應商管理基礎上,與ESG管理進行整合。有志于打造國際品牌的自主品牌車企們,急需尋找具有ESG韌性的供應鏈伙伴來構筑自身的可持續商業模式。
“除了產品的價格、質量、交貨期以外,還要關注產品可持續ESG屬性,包括管理采購的原材料、零部件最終交付物本身,還要考慮這些交付物的生產過程,如供應商如何管理運營、如何在生產過程中考慮環境和社會問題等,把可持續和ESG要素整合到供應鏈管理的各個環節?!贝炔ū硎?。
在代奕波看來,供應鏈ESG韌性的增強不是靠一次審核、一次驗廠、一個證書能夠解決的,需要有一個系統的方案,才能更長期地應對未來越來越嚴格的監管要求。同時在風險識別中,也許能夠識別出供應鏈獨特競爭力的重要突破點。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