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頁 >> 資訊 > > 正文

破解確權難題 多地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路徑

2023-08-14 11:05:25 來源:中國網財經

“數據資源開發和利用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談及數據要素市場,多位專家近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策鼓勵各類經營主體參與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探索多種形式的數據交易模式,推動數據要素價值轉化。


(相關資料圖)

當前,我國數據要素市場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前景廣闊。然而,確權難、流通交易難等問題成為數據要素市場發展面臨的瓶頸。專家表示,需要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形成完善的數據確權制度和機制,推動數據要素市場高質量發展。

市場前景廣闊

專家看好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前景。

中國科協網絡與數據法治決策咨詢首席專家、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春暉認為,我國形成了一定體量的數字資源,但尚沒有形成一定體量的數據要素市場,我國開放數據集規模約為美國的11%。數據資源開發和利用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

北京大數據研究院首席戰略官蔡紅宇告訴記者,根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中心的測算,2021年,中國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815億元,2025年將翻一番,有望突破1749億元。按照7月初印發的《關于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力爭到2030年,北京市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元。

展望數據要素市場未來的發展路徑,王春暉表示,未來數字經濟時代2.0版本的“數實融合”,將是數據要素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據王春暉介紹,數據要成為生產要素形態一般由兩種方式轉化而來:一是數據資源的要素化,即把數據要素資源作為生產資料與具有一定數字和智能應用技能和生產運營的勞動者相結合,并投入到生產過程;二是將已經產生的數據產品投入到再生產過程,使之成為生產要素形態。

目前,多地在嘗試公共數據的授權運營。在王春暉看來,公共數據授權和運營的底層邏輯,應當以公共數據的要素形態為核心,必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通過與具有數字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相結合,特別是在算力和算法的驅動下,進入生產過程,并產生新的生產函數,轉化為重要的生產資源或工具,并融入到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才能真正釋放公共數據的要素價值。

對于未來數據要素市場發展,蔡紅宇認為需要關注以下幾點。第一,政府部門把握方向,發布政策、制定規則、加強監管。第二,數據交易所搭建交易平臺,制定數據交易機制,創新數據交易模式,引入先進科技手段,保證交易數據安全,活躍數據交易市場。第三,科研機構加強人才培養,開展國際國內交流,組建研發創新團隊,在數據確權和數據定價等關鍵難題上形成突破。第四,企業積極開展數字化建設和數據交易,融合產業鏈數字生態,提供豐富的數據應用場景,推動數字商業模式創新。

打破數據孤島壁壘

當前,我國數據要素市場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也面臨一些難題。記者采訪了解到,“確權難”成為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首要難點。

數據確權為什么難?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數權經濟實驗室主任鐘宏認為,數據具有多方主體權利混合的特性,導致數據權利沖突呈現多主體和多樣性。國家數據基礎制度提出“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信息數據”分類確權授權思路,就是要區分數據所涉及的個人、企業、公共機構等多類主體,需要逐一識別與劃分權屬。

人民數據董事長、總經理鄭光魁表示,數據確權難表現為數據要素市場數據持有權、使用權、經營權不明晰。鄭光魁進一步表示,當前市場缺乏統一標準的數據平臺,大數據交易所之間存在數據孤島現象。超過總量80%的大數據資源,包括企業工商數據、電商數據、輿情數據等,均存在“數據持有但不所有”的問題。如對上述數據進行市場化交易,收益能否確認,交易是否合規,數據確權都無法回避這個問題。

“由于數據具有低成本、易復制等特點,加之數據參與主體多元化、使用場景多樣化,使得數據要素權屬界定較為復雜?!边|寧省大數據中心部長楊成實對記者表示,目前,對于不同場景下個人、企業、政府等數據歸屬權及其收益等的處理尚處于探索階段,權屬不清容易引發糾紛。

除了確權難,不少受訪者提出,數據要素流通交易難的問題也值得關注。

“數據流通交易出現的問題是當前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瓶頸之一。”在蔡紅宇看來,數據交易需要考慮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合規性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在技術、法律、管理等方面存在挑戰,導致數據流通交易受到限制。

鄭光魁表示,隱私計算是目前數據要素流通領域的主流技術,但其私有化部署、點對點的模式會提高數據流通成本,并存在技術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不同廠商的產品難以互聯互通,可能導致新的數據孤島出現。

此外,數據要素的定價問題也值得關注。

建立完善數據確權體系

如何解決數據要素市場面臨的各項難題?專家表示,需要通過探索實踐,不斷發展和完善,最終推動數據要素與生產力相適應,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人民數據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案。鄭光魁告訴記者,2019年9月,人民數據推出我國首個數據確權平臺——人民數據資產服務平臺,并在此基礎上打造人民數據確權流通平臺,包括確權平臺、授權平臺、流通交易平臺。依托數據確權平臺,人民數據針對數據要素市場打造的“數據資源持有權證書”“數據加工使用權證書”“數據產品經營權證書”(簡稱“三證”)于今年7月11日正式面向全國發放?!巴ㄟ^‘三證’,人民數據著力打造一個全國性的數據交易服務平臺,解決各級大數據交易所之間存在的數據孤島現象及數據要素市場數據持有權、使用權、經營權不明晰的問題?!编嵐饪f。

據鐘宏介紹,由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數權經濟研究室提出的“數據三體”模型,可以通過分析數據全生命周期的處理行為,界定主體與各方權益。通過大型央企的驗證,可以為企業數據精準確權,推動企業數據業務合規與資產化。

近年來,多地對數據要素市場發展開展了大量探索。楊成實向記者舉例稱,在數據登記方面,山東數據交易公司在全國率先推出數據登記制度,提出“先登記后交易”的發展模式,為數據確權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和方法。廣東提出搭建一級和二級并行的兩級數據要素市場,一級市場強調政府管理機制,構建公共數據運營組織,打破原有公共數據運營模式,確保公共數據順利進入市場開展流通和交易;二級市場強調自由競爭,充分發揮價格和競爭機制的作用,優化數據資源配置。此外,北京以“北京金融公共數據專區、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為特色,上海以“上海數據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數據交易所”為龍頭,福建以“福建省大數據有限公司、福建大數據交易中心”為核心,區域數據要素市場兩級體系的雛形初步形成。

如何通過數據確權推動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在王春暉看來,數據確權的核心是確立數據產權制度,這需要在兩大層面進行明晰:一是數據產權在法律層面的明晰;二是數據產權在經濟層面的明晰,構建數據產權的約束依據,并通過約束依據明確數據產權的收益目標。王春暉認為,數據產權制度的核心要義是:確立“歸屬清晰、合規使用,保障權益”的數據產權制度。

蔡紅宇建議,細化數據所有權,確保數據生產者、采集者、加工者和使用者等整個產業鏈上的參與者權益得到保護。同時,運用密碼學、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技術手段,確保數據的安全傳輸和存儲,防止數據被惡意篡改或盜用;建立數據評估和定價機制,根據數據的價值進行公正、透明的定價。

標簽:

上一篇:京張深入共建跨區域執法聯動工作機制
下一篇:最后一頁